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快速修复,餐饮出行活动迅速反弹、部分房地产市场出现小阳春等都是明证。
高质量发展,既可以从物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人的角度理解。从物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理解为科学技术,高技术可能带来高质量,作为前提条件,高质量就实现了有形态的物质基础,而物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终要落到人力资本的积累。
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发展。其中,经济价值是附加值,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是企业的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也提到,民营企业家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上市规则从看重财务利润,转向企业价值,这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人。从人类文明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所以这个经济增长目标和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其他目标,尤其是控制失业率的目标是协调的。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作出双碳承诺,即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些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可能的困扰,习近平总书记都作了深刻剖析。在这一历史基础上,提出5%左右的增长目标是有历史根据的。无论是从稳健跨越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发展目标来说,还是从2035年实现GDP总量翻一番、人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个战略目标而言,中国经济的合理区间就是要尽快回到5%,甚至5%以上的增长速度上。
所以,这个增长目标是一个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的合理增长目标这方面的教训我们是有的,少数地方领导干部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拍脑袋决策,造成失误,交了学费。
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防止不顾财力、无视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防止只追新兴产业风口、不顾传统产业升级的不当倾向和冲动。
统筹实现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但凡超过财力承受极限,对风险置若罔闻,搞大水漫灌式投资,只会导致经济增长的结构扭曲、债务攀升、资产泡沫。进入专题: 经济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近日在《学习时报》发文,提出越是在千方百计抓经济、谋发展的时候,越需要防止四个冲动,即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
当对规律茫然不知、违反规律时,就会犯错误、受挫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业迅速成长,新动能持续释放,叠加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有望在众多新领域新赛道开辟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应该立足大局,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蹄疾步稳向前推进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把好环境保护关、质量安全关、投资效益关,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前车之鉴,引以为戒,我们要认识经济规律、把握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更好地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项目发展中根植绿色本底,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有利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历史表明,当我们党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时,就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但我们需要的投资绝不是不顾财力盲目举债的投资,绝不能为了眼前而透支甚至损害未来。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卷土重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
同时,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能喜新厌旧。形势越好,头脑越要清醒。
传统产业仍然是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在全国上下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四个冲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负人民和历史的实绩。因此,要准确把握政府投资方向,科学研判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防范拍脑袋工程形象工程,实现政府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相匹配,从源头上防范财政风险,更好释放投资潜力,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兼顾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当前抓经济谋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抑制项目冲动、坚决守牢底线,坚持优中选优,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防止只追新兴产业风口、不顾传统产业升级的不当倾向和冲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新技术广泛应用,新产业迅速成长,新动能持续释放,叠加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有望在众多新领域新赛道开辟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传统产业仍然是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是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卷土重来、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项目冲动。在项目发展中根植绿色本底,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有利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当前,在全国上下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四个冲动,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不负人民和历史的实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防止不顾财力、无视风险、盲目举债的投资冲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历史表明,当我们党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时,就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
但我们需要的投资绝不是不顾财力盲目举债的投资,绝不能为了眼前而透支甚至损害未来。统筹实现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将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
应该立足大局,把握客观规律,树立正确政绩观,正确处理实现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蹄疾步稳向前推进各项工作。进入专题: 经济发展 。
当对规律茫然不知、违反规律时,就会犯错误、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把好环境保护关、质量安全关、投资效益关,蓝天白云重新展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绿色经济加快发展,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浓烟重霾有效抑制,黑臭水体明显减少。